預約攝影師

活動 婚禮 運動 商品棚拍 劇照
請mail garnett188@gmail.com
或來電 0928-856252 巫先生

線上預訂
攝影師網站

2009-12-25

<運動計畫>用腳劃出人生美麗的弧線



美麗的弧線
在冬至的晚上畫過了陽明山
當晚 應該是攝氏14度
背著45升的中背包
穿著風褲+車褲+排汗衣+車衣+風衣+頭巾 下坡時+一件刷毛背心並加上安全帽
在這樣的氣溫下 尚可以接受...
去修206的那天 看了老闆的日本單車雜誌 
那種訓練級的踩踏步調教學 讓我相當好奇
趁著空檔的冬至 上山熟悉一下
真的好用的那句---記得挺起你的骨盆腔 用腳畫出弧線
10公里的緩坡 以前應該需要休息個好幾次
不過 這次居然相當順的就上山了...
可能半夜 近無人煙的紗帽路 真的太迷人了...
安靜到連風吹過樹梢的聲音都清晰可辨
安靜到我都忘了身體的疲累
夜騎 似乎比跑步有趣


2009-11-30

<運動計畫>小八里分(三等)



告訴自己不可以荒廢辛苦訂出來的計畫
休息了一天後
特地去爬了一下這個在工作中發現的小步道
相當陡的忠義山步道
0.7公里的短距離 卻爬升了100多公尺的高度
難怪沿線斜坡上的繩索密布
很快就上至了山頂 3等的山頂
山頂有著一大片草地 應該少說快150公尺見方
天空相當開闊 晚上應該可以看星星
還有2個很大的墳墓
應該是有錢人家的祖墳(陳氏墓園區)
繼續往西走
竟發現有碎石路
看見有人騎機車進來
難怪這個大草原有草機割草的痕跡
此時天色已漸暗
匆匆下山後
準備草擬下一次騎單車上來




98/11/30
向公司請假一天
下午 騎著單車從家往北投前進
沿著中央北路接稻香路
靠...稻香路 真是不友善 (短短不到2公里的距離 爬升了200多公尺的高度)
一路陡上 (下坡煞車放掉10秒 可飆至時速60KM )
害我走走停停了4次
沿途還有死屍發臭的味道和一大片墳墓
有點毛 想騎快卻也快不了...
終於上到了稻香路與忠義山步道的交界
天色也已經暗了
在交叉路往南看見一道鐵門
鐵門旁有一個小縫隙可供機車通行
也不管裡頭沒路燈
靠著LED車燈 便往裡頭衝了~ 
登山車騎在石頭路上 有種說不出的快感
一下子就到了大草原~
環顧四周無任何人影
除了風聲與遠方極微弱的車聲外
這裡還算是安靜
應該是龍穴好風水(難怪有2座有錢的的祖墳)
我在草原上躺下來
望著天空還算圓的月亮
思考了好多事情
這樣無人煙的山上 真是舒服...
等到身體感到有點涼意後
我才起身騎著車 沿著原路回到家
來回14.2公里的路程加上無情的陡上
算是彌補了休息一天的運動量

2009-11-16

雞蛋花?



朋友從日本帶回
蛋殼竟是人工製成的
裡頭的培養土已經調配好

在此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用心
栽種此盆栽 只需要3步驟 
1 敲開蛋殼上部
2 倒入種子
3 加入適當的水

辦公桌上就多了一樣小盆栽
發芽時 再PO上一篇
圖解如下:














<攝影作品>'夯'番麥的故事



上禮拜家人來台北找我
開著車 我們去了北海岸遊玩
車上老爸訴說著:
聽說住在奶奶家附近的鄰居跑到了北海岸烤玉米
而且生意做得不錯 ~很有名

這也不是頭一次聽老爸說著這段故事
只是 先前有耳聞北海岸有間烤玉米相當有名氣
想不到真的是老爸老媽小時候的好鄰居
大家都已經是半百的年紀 竟還能再次相遇
讓我覺得此行真像之前綜藝節目尋人的阿亮


其實 我根本沒住過奶奶家
只有我大姊和二姊住過
三姊出生後
我們就搬離開了
雖然都還是在員林鎮內
我卻一點印象都沒有...
但是她的兒子 就讀國中時期曾和我同班過
Anyway
阿姨說以後來這裡報說是我的朋友
'一律打折'

牆上所有食物,阿姨都會做,真是強啊~






飽滿香甜的玉米 先用花東的石頭悶煮









經炭火燒烤之後 塗上特製醬汁 香味撲鼻誰能抵擋~







完成品:金黃香酥的黃金烤玉米...

吃著烤玉米 聽著爸媽與阿姨年輕時的故事
發現 人老了真的是要懂得如何排解寂寞
二個人可以相依為命
但   一個人不也能活得自由自在...

人要擁有多少才能算是快樂?
心態 才是最重要的關鍵

2009-11-11

<作品>Paparazzi Eyes(三十一)



沒愛  好難過
有愛  算甚麼...







這畫面
讓我回想起
去年仨人在路邊 同樣悲傷的畫面

很欣慰的是
現在問妳
妳笑著說:我不會後悔...




他們沒親吻對方 或許 女孩太生氣了~












能站在路邊流淚~ 應該是非常苦澀的回憶...


2009-11-01

<登山健行>陰雨亂中正



對於老天爺
真的不知道該說些甚麼了?
一連6天的好天氣
害我每天上班望著遠處清澈的大屯山群
心裡恨不得立即去爬山
終於等到了放假日
沒想到氣象局宣布星期六之後可能天氣會變差.....
但是  星期六上班時依舊是個好天氣
當下心裡很期待明天的來臨 還規劃了一下登山路線
下班後 特地與朋友去泡泡溫泉 好迎接美好一天的到來
但是
泡湯時
抬頭仰望天空
竟看不見任何星星
雖然溫泉熱呼呼
心卻涼了一半......
回家後 就在心情忐忑不安之下 昏睡過去
隔天一醒來
果真是陰雨綿綿(氣象局變準確了!)
我真的是受詛咒嗎?
連續6星期碰壁
遠在員林的媽媽打電話來還特地笑了我一下
說:員林太陽大到可以曬棉被  (又是曬棉被的好日子...唉)心裡os
之後當然不免俗的苦口婆心再次規勸我回家鄉發展....
題外話不多說

一直撐到下午
不爽的我依舊著裝完畢
開車載大家上擎天崗期待奇蹟發生
沒上山倒是還好 也只是陰陰的天 
一上到冷水坑
起大霧刮大風外加下雨是怎樣
同車同伴還說:是有颱風嗎...?
心灰意冷下山後
我提議不然去中正山走走吧~
反正山下只是陰天
我也沒有從北投登過中正山
3個人便殺到了登山口16:25
約莫17:15太陽快下山了才到達中正山景觀台
爬了50分鐘
陡上了將近450公尺
同伴們在我連哄帶騙之下
完成了這趟將近7公里的旅程
回程時 多了個隊友小黑狗
讓我想起了去年病逝的哈利<哈利與我

給我好天氣 我要去爬山!
給我好天氣 我要去爬山!
給我好天氣 我要去爬山!
給我好天氣 我要去爬山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給我好天氣 我要去爬山!

2009-10-27

攝影省思--刺點與知面

 
Nicaragua, by Koen Wessing, 1979

前發表了一篇網誌<Andy warhol 瘋(二)>
有位資深攝影人給了我一些建議
他表示:「在圖像表現上不夠嚴謹,導致缺乏直指觀者的刺點,說服力因此減弱。」
很高興有人可以幫我找出自己的缺點
否則我永遠都不會進步
不過
要看懂他的話
我覺得關鍵字在於<刺點>
記得退伍後
閱讀了 <Roland Barthes>的書-明室攝影札記
裡頭有提到這個詞
當時不太懂真正的意涵
僅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讀片面上的意思
這次別人使用了這個詞在自己的作品上
於是我再次閱讀了該書
並且去收集相關資料
讓我發現了當初所沒發現的層面

這個Andy warhol 瘋(二)的作品 只見知面 卻沒有刺點
攝影者不該只有告知
能觸動直觀者心靈上的感動
才稱得上攝影
或許
我不該主觀站在 想讓觀者看見甚麼的方面去思考
不過 「我很紅」這個主體 還真的是不好表現...

各位根據下面連結的文章
應該可以大概了解巴特所說:知面與刺點
與大家分享~(建議大家認真閱讀該書)

<日曬的11樓>--作者圖文並茂的解說著巴特的第一章

<22號倉庫>

<阿昆的攝影心得分享>--比較白話的解釋

2009-10-15

<作品>Andy warhol 瘋




在未來 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」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famous for fifteen minutes. ---安迪‧沃荷 Andy Warhol

搞了快要2小時
蠻好玩的~

2009-09-27

&lt;兒童攝影&gt;童言童語

寄件者 兒童攝影




舅~很愛拍照了

每次不管去哪裡都會揹相機

我坐他的摩托車兜風

他連我戴安全帽戴口罩也要拍

不過 每次看舅舅拿起相機

他的臉都是很滿足 很快樂的~



寄件者 兒童攝影










寄件者 兒童攝影

&lt;登山健行&gt;面天山步道之三顧茅廬


從我家到登山口(中青 礐)

大學時去過的面天山
工作之後 卻變得這麼難到達
爬了3次 都因特殊原因而未登頂
這次 我還特地買了GARMIN的衛星導航
來記錄我們的足跡
可惜 天公不做美的 下起了雨
我們只好再次鎩羽而歸
不過 下雨前的美麗景色
真是畢生難忘

這個衛星導航還真是好用
喜歡這樣子紀錄旅行
希望這樣子踏遍台灣
不過 我是孤獨的
因為沒有人願意陪我做這檔蠢事...


上次還可以挺進到向天池 這次才走一點點就下雨了....

還可以跟google Earth並用


因為沒數位機了 所以照片要等沖洗囉~

2009-09-18

團體戰

昨晚公司開會
討論了一個我們沒拍到重點畫面的CASE
主管拋出此議題
大家卻是興致缺缺
由於拍攝當天沒到場 所以 我也不能說甚麼
會後 回家沉澱了很久...
決定還是寫些自己的感想
關於這樣的問題
或許大家可能覺得 沒拍到是常有的事情
但 我們工作的形式是---團體
團體怎麼會沒拍到重要的畫面
我想那就是默契、溝通與協調的問題了
走筆至此 先與大家分享次期(2009/09/01) 89期的「PPAPER」總編輯Views裏頭的一段話(P.8)


「走進職場,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(對事不對人),(事)就是理性,就是工作,就是整個團隊最後要達成的目標,是所有人真正加薪分紅的原因,事情沒做好,甚麼都白搭,再多的抱怨感嘆都只是屁,都只證明了我們不過是一群沒有能力成(事)的(人)。」


還有最後一段
「當你每天的工作都被煽風點火佔據,而且所有的談話內容都只剩下了講某人的壞話或是抱怨的時候,不管得罪你的人是好事壞,不管別人的作為你是不是看得慣,事實就是,你沒有專心在工作,這樣是不對的。當然,已經離開了廚房,還要趁網路自由之便,沒事多加一匙鹽,(幫忙)入味的人,永遠成不了一線大廚的。」


這個工作形式是團體
團體就有團體的遊戲規則
團體內任何一個人打破了這個規則
其它人就必須去承擔
沒有人永遠想當其他人
因為
3個和尚沒水喝的道理大家都懂
是要一起喝水
還是要一起搶水

2009-09-16

無奈



我們可以只是單純的紀錄者嗎?

台灣的媒體環境





似乎不行....

2009-09-03

2009-09-01